每经记者 李明明 每经编辑 陈旭
过去的一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对外投资水平依然持续提升,“走出去”企业合作共赢成效显著。
据统计,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与此同时,多双边经贸合作实现突破,推动RCEP如期生效。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
2022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这种情况下我国对外投资的前景如何?企业应当如何把握机遇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绿色经济和数字化又会给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带来哪些亮点?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在全国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进行了专访。
陈健告诉记者,当前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我国总体有利,我国企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跨国公司
NBD: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对中国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有哪些发展的机遇?
陈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各国造成的影响前所未有。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加快,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博弈加剧,国际投资监管政策趋严,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仍较为复杂,企业面临着政治、经济、安全等各类风险,特别是全球疫情下境外企业人员流动受阻、汇率变动等问题还将持续。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我国总体有利,世界各国经济不同程度复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多双边互利合作持续深化,全球绿色、数字等新兴领域需求旺盛,我国企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NBD:您认为2022年我国对外投资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陈健:下一阶段,对外投资会呈现出这样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新发展领域不断涌现。世界各国着力推动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共识,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新能源、新基建方兴未艾,成为国际投资合作的重要方向和内容。
其次是助力“双循环”协同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对外投资将更加注重与国内外贸易紧密融合,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畅通国际循环,从而发挥国外市场产业、资源、技术的反哺作用,加强与国内大循环的协调联动,服务于国内发展。
三是全球产业合作日益深化。对外投资有助于我国产业链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特别是RCEP签署生效后我国与各国产业链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我国对外投资方面,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对东盟全行业直接投资143.5亿美元,其中前三大投资目的国为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RCEP的实施,也将会极大利好我国对外投资形势。
长久以来,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保持密切的商贸投资关系。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达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东盟连续第二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都为各国间对外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带来巨大便利。
对于2022年的对外投资工作,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境外安全风险防范,除了投资风险以外,也要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境外员工健康安全。
与此同时,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拓展合作新领域,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重点关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带来的新机会,推动对外投资高水平发展。
此外,还要更加重视国际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技术、变革理念、创新模式,加强合规建设,规范经营行为。
NBD:在政策层面上,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行为?
陈健:我认为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
首先是加强高端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对外投资。加强国内外的产业衔接,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制造、营销网络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在技术成熟、国际市场有需求的行业,如轻工、纺织、家电、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建材、基础设施,加大对外投资,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其次是积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展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探讨融资租赁等新形式,探索投资与贸易相结合等新模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联合开展对外投资。
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主体和布局。支持各类所有制、各地区、各层次有条件的企业有序“走出去”,积极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快中国企业与当地的融合进程,积极履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
四是努力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外投资的宏观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推动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推进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融合,有效防控各类投资风险。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积极参与境外新基建
NBD:2021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也是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一大亮点,新签合同金额超过上亿美元的项目560个,请问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陈健:对外承包工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事业。这项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工程承包国。
疫情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努力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坚持把员工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国内外资源,确保海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生产经营攻坚克难,业务模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等显著加快,逐步稳定了海外市场。
在亚非等传统市场,我国企业长期深耕和培育,一些国家鼓励开展综合开发项目,同时疫情也使相关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社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增多。
在欧美等市场,我国企业开展收购和兼并业务增多,第三方市场合作也逐渐增多。
在拉美地区,各国普遍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BOT(建设-经营-转让,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等模式发展基础设施,我国企业积极探索通过投资带动、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开拓市场。
此外,“双碳”所引领的低碳能源、绿色技术等也给企业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
NBD:您认为未来在对外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领域,中国企业还有哪些机遇?
陈健:未来一段时期,在国际经济逐步复苏的态势下,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来拉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大力改善民生,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加大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社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医疗设施等公共卫生领域,以及可再生能源、互联互通、工业化、新基建等领域将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和潜力领域。
同时,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经贸合作深入推进,加强国际合作普遍成为各国共识,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提供了有利外部环境。
此外,国内新兴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企业与技术类、制造类和服务类企业广泛对接合作,境外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也将有更多的项目机会。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还在交通、电力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和竞争优势,中国资本、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中国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国业主和合作方的广泛认可,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产业链不断延伸,业务布局和结构日益优化,行业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
在这种大背景下,广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境外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合作新增长点。
同时,要积极探索以各种方式承揽境外项目。做优做精境外项目,注重安全质量,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带动更多国内设备材料出口或采用更多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努力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
记/者/手/记
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写互利共赢新篇章
尽管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投资仍处低谷,但中国对外投资依然逆势保持增长,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对全球经济贡献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实现稳步增长,沿线国家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印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是充满智慧和前瞻性的战略部署。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主要以对外承包工程、铁路、物流等基础设施为主。未来不仅可以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矿产资源等领域继续合作,还可以在医疗健康、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展开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企业赴境外投资一定要学会融入当地的圈子,要做到就地取材、拉动当地就业、合资合作、双方共赢,否则投资很容易“水土不服”。
与此同时,企业“走出去”也一定要增强合规风控意识,高度重视人员生命安全、海外资产安全和投资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