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4月15日电 (王蕾)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14日在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信贷结构优化,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预计未来信贷投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支持经济复苏。人民银行将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阮健弘表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是12.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77万亿元。从结构上来看,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增强,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二是企业直接融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1.31万亿元,同比多增4050亿元。股票融资2982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三是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较多,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58万亿元,同比多增9238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1.3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9万亿元;四是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降幅明显缩小,一季度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减少1229亿元,同比少减2389亿元。

阮健弘说,在金融系统靠前发力,信贷投放节奏加快,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等因素下,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达到了统计上的高点。从结构上看亦有四大特点: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高增长;二是工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较高;三是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有所回落;四是出口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

阮健弘介绍,截至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1.9%;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0.7%,明显快于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3.2%,比上月末低0.5个百分点;出口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31.8%,比上月末回升了0.6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降低实体企业的经营成本,2022年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12月低8个基点。

“当前,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阮健弘强调,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阮健弘还介绍了银行承兑汇票的基本情况。她说,一季度,票据融资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合计增加8818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多增较多。

“银行开展承兑汇票业务有利于开票人和收款人顺利开展商业活动。根据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采集的逐笔银行承兑汇票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银行开立承兑汇票共惠及十万余家开票企业和50万余家收款企业。从开票企业和收款企业的分布来看,私人控股企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企业较多。开票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等省份。”阮健弘说,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努力服务实体经济,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将平稳增长。

当有记者提问长三角等经济发达、信贷投放量较大的地区是否因为疫情影响出现了信贷投放的收缩,阮健弘以数据给予客观回答。

她说,当前全国的贷款总量是平稳较快增长。当前人民币贷款增速为11.4%,增量比年初新增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增速高于全国。按可比口径统计,3月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11.5%、14.9%、15.8%和13.7%。上海贷款增速是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比全国高3.5、4.4和2.3个百分点。从增量上看,3月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分别新增1247亿元、3245亿元、3957亿元、1315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22亿元、514亿元、1212亿元、391亿元。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