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4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87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53037亿元,增长4.0%。
“3月份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4月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付凌晖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困难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表明,受疫情扰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政策面的对冲力度也在相应增强,这是一季度宏观经济能够保持整体平稳的主要原因。疫情短期冲击效应明显,但不具有可持续性,预计后期政策组合将会持续发力。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近期,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落地,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具体来看,一季度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就业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温和上涨1.1%。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
“三驾马车”总体运行平稳。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5%。消费仍展现出“压舱石”作用,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7%,充分反映出外贸发展的韧性。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发展步伐加快。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2%、8.1%,产业技术密集程度稳步提升。同时,“绿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0.8%和24.3%。5G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也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一季度,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超过10%。
就业基本盘稳定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受疫情影响,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付凌晖表示,从月度走势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升高,其中1月份和2月份升高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因为在春节前后求职人员换工作增加,会带来失业率有所上升。从一般经验来看,3月份以后城镇调查失业率会逐步下降。但今年3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影响,部分人群就业难度增加,求职招聘受到一定影响,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就业压力有所加大。
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我国就业保持稳定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付凌晖表示,一季度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创新发展态势持续。伴随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显效,疫情的不利影响会逐步得到控制。今年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企业纾困发展,稳定就业岗位。同时,创业创新发展态势持续,将促进就业岗位增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也有利于就业市场供需衔接。
物价保持稳定温和上涨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普遍上行,引发市场对于输入性通胀压力的担忧。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创新高。根据世界银行数据,3月份,国际能源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4.1%,非能源价格指数环比上涨8.1%,总指数创下近年来新高。
“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偏紧、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价格高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付凌晖具体分析称,从供给看,俄罗斯是全球重要能源、粮食、化肥出口大国,乌克兰玉米、小麦出口占全球份额较高。俄乌冲突导致相关产品产量下降以及出口管制增加,将冲击全球大宗商品供应。从需求看,全球经济持续恢复将支撑大宗商品需求增长。在供给短缺的预期下,一些大宗商品进口国囤货需求增加,加剧供需失衡。同时,由于俄乌冲突带来部分国家间的制裁和反制裁,影响全球供应链效率,大宗商品运输和交易成本上升,增加了价格上涨压力。
而与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上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大宗商品和服务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付凌晖表示,尽管存在国际输入性因素以及部分鲜活食品短期供给压力,但总的来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保持温和上涨的有利条件比较多。从需求看,消费和投资需求仍处在恢复之中,对价格拉动作用有限。从供给看,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库存充裕;生猪产能总体恢复,猪肉供给总体充足,价格还在下降。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供应能力比较充足,同时,市场保供稳价措施持续显效也有利于价格稳定。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全面降准、减税降费、纾困小微企业等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但由于疫情等短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凸显。下个阶段经济走势如何,宏观政策又该向何处发力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由于疫情冲击进一步显现,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下一阶段政策重点应集中在:一是疫情防控要进一步精准化;二是加大对工业和服务业纾困力度;三是做好稳就业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企业稳岗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增加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等。
王青表示,伴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经济增长动能有望逐步修复。预计接下来宏观政策将进一步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其中,减税降费节奏会加快,基建支出力度也会继续加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针对小微企业等的定向支持措施会显著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