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


   2022年4月20日-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积极推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加快能源与建筑、交通、工业等行业融合发展,创新能源数字化新业态,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开展能源融合发展国际化合作,是携手共建绿色世界的必由之路。那么,能源融合有哪些内涵?融合的主要领域在哪里?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将催生哪些新业态?企业该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年会期间,在《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分论坛,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深刻讨论。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认为,当前时代三大经济形态的特征比较突出,一个是共享经济,一个是绿色低碳经济,一个是数字智慧经济,这三大经济形态在我们整个的发展形态里是底色、是基础、是框架。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绿色低碳发展应该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其次就是一定要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实现双碳目标。第三个方面,就是能源行业内部要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同时要跟生态治理协同发展。第四,能源行业作为供给侧,要积极支持支撑服务用能行业低碳转型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指出,能源发展的主要路径应该是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也就是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走向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必然选择的路径,因此通过融合发展,也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谈及双碳进程的加速,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庞骁刚感叹道,对能源行业特别是电力行业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带来很大的挑战,一是安全保供的挑战,这也是最大的挑战,二是技术挑战,整个电网包括电力系统在内的物理形态、技术基础、运行机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三是价格、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挑战。


  以下为分论坛《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文字实录:


  靳强(主持人):谢谢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现场的观众,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到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的现场,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的主持人靳强,欢迎各位。


  提到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词,也就是我们简称的双碳,可能在座的各位都不陌生,但是如果想实现这两个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实现的路径究竟是什么,我们来解决这些挑战、解决这些困难,可能每个人心目当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所以今天这场论坛,我们的主题就是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在这个主题下,我们想听一听台上各位嘉宾和现场观众的一些困惑、疑问和他们的真知灼见。


  在今天论坛一开始,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来到现场和在线的各位领导和来宾,他们是: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华


  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庞骁刚


  另外还有两位嘉宾在线上,他们是:


  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


  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


  在我们今天的论坛一开始,我们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李保东先生特意给我们发来了视频致辞:


  李保东: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风险,塑造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应对气候变化、控制疫情肆虐任重道远,需要全球广泛参与、共同行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年会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世界发展大势,致力于促进国际的团结与合作,致力于推动全球发展。


  今天的这场分论坛所讨论的是年会中的重要议题之一,今年年会有四大版块议题,这场分论坛既属于绿色发展版块,实际上也属于新发展版块,因为绿色低碳发展也是创新发展。我们希望汇集各方智慧,共促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推动共享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能源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和主战场,推动能源革命、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需要推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加快能源与建筑交通、工业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创新能源数字融合新业态,并开展能源融合发展国际合作,今天举办的能源融合分论坛围绕这一议题展开讨论,意义重大、恰逢其时。中国自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后,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逐渐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作为中国能源建设领域的国家队,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发布了“3060”白皮书,中国能建也是博鳌亚洲论坛钻石级合作伙伴,特别为本次能源融合分论坛作出了重要贡献。我谨代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分论坛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促进能源行业发展和相关的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靳强:也谢谢李保东秘书长的致辞。刚才秘书长提到了中国能建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巧的是在我昨天来到博鳌之前,上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有一档节目叫《重点财经》,我播的最后一条消息是华龙一号机组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正式投产,当时播完这条消息,就跟播普通的消息一样我就下班了,然后就赶着去机场,我到博鳌之后,跟中国能建的同事交流,他们告诉我,就这个华龙一号就是我们中国能建参与建设的,我知道中国能建很厉害,但是我不知道中国能建这么厉害。这位同事就给我详细科普了一下,说我们不光建设这个,我们还做了什么什么,包括我们还讨论到了异质结电池,也是特别火的一项技术,跟我侃侃而谈说了很多。这次能够来到论坛现场,也是我对中国能建新的认识,说了这么多只有一点,我觉得宋董事长提融合可能更有发言权,因为中国能建足够大,做过的事情足够多,你觉得在融合这个领域,关键点在哪?看了这么多、做了这么多,我们应该从哪里来发力?


  宋海良:谢谢主持人,感谢大家。我原来是做交通行业的,本身跨界到能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典型,我从事交通多少年,现在又从事能源,交能融合,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确确实实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世界一直在围绕着可持续发展制定了行动纲领,全世界都为之奋斗。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内涵,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这些发展的几个维度比较重要的是融合发展。现在的经济形态专家们也都提出来了,我们所处的一个时代三大经济形态的特征比较突出,一个是共享经济,一个是绿色低碳经济,一个是数字智慧经济,这三大经济形态在我们整个的发展形态里是底色、是基础、是框架,所以我们讲能源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包括装备运行,能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一个大型的大型央企,其中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我们提出来所有的产业、产品、技术、服务管理都要全部嫁接在这三个平台和三个轨道,就是共享经济、数字智慧经济、绿色低碳,所以这个嫁接的过程就是个融合的过程,这是讲经济形态。我们研究党中央提出来高质量发展,落脚点在能源里面怎么体现纵向的、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把九个产业链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充分融合起来,这个价值链搭起来,价值才能深度挖掘,才能无缝对接,它的价值链的价值就更加宏大。所以高质量发展在能源里面的还有一个一体化融合发展,我想融合的概念包括很多方面,一个是跨届的融合,刚才讲了产业一体化的融合,还有要素的融合,还有区域的融合,我们区域之间再扩大一点,世界的融合发展“一带一路”,这是个广义的概念。我们从能建的生动实践来看,能建走过的路,从水电葛洲坝(600068)、三峡的建设过程中,本身这么的超级工程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是一个广泛融合的过程。我们西电东输、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能建有幸都参与其中,现在我们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又制订了“十四五”的能源发展规划,这里面就充分体现了融合的概念。我们的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怎么融合,我们的风光水火储的一体化,我们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的一体化都无处不体现融合的概念,这是讲本身的产业,一会胡总还要讲跨界,跟交通的融合、跟制造业的融合,跟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融合,都会体现融合的概念。现在我们做的一些规划,“十四五”关于双碳目标的规划,还有实现科技创新的规划,都体现了融合,我们能建也是在融合发展中来找到自己的切入点,能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比如说像市政,我们能建在全社会推出的综合产品“七网”融合,一是能源网,二是交通网,三是水利网,三是数字网或者叫信息网,五是生态网,六是产业网,七是文化网,如果这“七网”在一个城市里面充分融合,它整体的效率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能建在“十四五”规划围绕这三个发展、三种形态,我们提出三句话,新能源、大能源也叫综合能源,第二新基建、大基建也叫融合基建,第三新能建,大能建、综合能建,所以无处不体现融合。


  靳强:宋董事长充分解释了融合和他认为的融合,我们经常说推动绿色转型,让大家喜欢新能源、适应新能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点难度,我周围有很多同事开电动车,远得不说,就说上周末,我根几个同事说,我们都住在东边,要不去一趟门头沟吧,突然有位同事拿出手机来摁计算器,我先算一算我充满了电能不能回得来。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让大家更好地用这些新能源,让大家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转型,除了技术提升之外,更多的也需要我们的政策支持,所以问一下我们的向总,在政策支持方面,您觉得我们应该再做点什么,或者已经有什么样的支持政策了?


  向海平:谢谢主持人。能源领域,应该说整个能源的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方面,在习总书记对外宣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四项主要指标中就有三项跟能源有直接的关系,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应该说非常重要。近期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的规划,还有“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规划,还有进一步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应该说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对这个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了一系列的安排。关于能源领域和相关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应该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这个是首要问题,包括我们现在大力提升新能源的比重,我们是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应该说发展得非常快,包括核电,现在我们提出来积极、安全有序的要发展核电,水电是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大家也知道,中国正在推进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同时我们也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发展微电网,配套推进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构建新型的电力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我们逐步的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这是第一个措施。第二个措施,就是一定要注意是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实现双碳目标。双碳目标是非常美好的目标,但是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积极而稳妥,就是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不能搞运动式减碳。这里面就特别讲究优化组合,就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优化组合,就是刚才讲到的融合发展,这样的话既能保证能源的安全,又能够积极推动低碳转型,这是第二个方面。如果这个方面做得不行,那就是欲速则不达。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这个能源行业内部要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内部也要减少碳排放,同时能源产业一定要跟生态治理协同发展,这是第三个方面。第四个方面,我们作为能源行业,作为供给侧,我们要积极支持支撑服务用能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比如刚才讲到的交通、建筑,还有一些工业的用能领域,它的这个能效的提高,它的这个低碳的转型,也对我们整个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非常重要,就是说供给侧和消费侧要双向发力,我们才能达到这么一个目标。为了达到双弹的目标,我们认为除了刚才讲的一些用产业政策去引导、去激励、去约束之外,还要采取相应的一些配套政策,比方说配套的电价政策,推进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用我们的电价机制,比方说进一步深化火电、气电、核电市场化的改革,还有火电的灵活性的调峰机组,还有天然气的调峰机组,包括储能也包括水电,还包括太阳能(000591)热发电,它具有一些灵活调接能力的电源,我们通过电价机制来完善,来推动它对新能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这是市场机制。第二个方面,对于国土空间的布局,强化国土空间的保障,大家知道新能源的风电光伏能量的密度是比较小的,要占用一些国土资源,就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在这方面也要做一些配套的政策支持。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利用数据要素去作一些支撑,包括能源系统,加快数字化的升级、数字化的保障,为我们能源系统整个资源的补偿、能源系统的规划、能源项目的开发,包括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一些必要的保障。最后一点就是投融资,加大投融资的支持力度,这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要通过政策措施引导投资者向低碳、减碳能源项目以及为低碳减碳项目提供保障支撑的能源项目倾斜,以引导金融机构向低碳减碳项目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源项目去提供更多的支持。


  我就说这么多。


  靳强:谢谢向总。我们今天这个主题有“融合”两个字,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至少在我的印象当中,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候,实现这个路径,我听到更多的一个词叫“替代”,就是怎么能够把这些传统的化石能源用新的手段和方法替代掉,但是现在我们又讲到了融合,所以请教一下刘院士,您从事教育这么多年,能不能深入浅出地讲一讲这个替代跟融合到底差在哪,融合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到底有多重要?替代不是更快吗?


  刘吉臻:谢谢。首先我们面对能源的发展、能源的未来,大家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这些年来我们发展到这么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实际上很重要的就是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强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煤炭时代、油气时代到今天进入新能源的时代。这里面有个双刃剑,我们依靠能源,使得我们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难题或者是共同面临的,或者是巨大的挑战,概括起来三件事,一个就是资源枯竭,第二是环境污染,第三是气候变化,刚才大家都谈到了,我就不多谈了。


  在这么一个形势之下,我们人类下一步怎么办?那就是要共同目标,一起推进能源革命,向着低碳化转型,就是高碳的化石能源不能继续再这么做下去,而绿色的低碳、零碳的能源去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以巴黎协定为代表的世界130多个国家,通过谈判形成这么一个高度的共识,这在人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当中,这也是一个壮举。但是能源这样的一个转型发展或者是我们称之为能源革命,它是一个很艰巨、很复杂,甚至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任务目标,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前些年我们说的减碳去碳,但是我们要生活,经济要发展,能否一下子就来把这个化石能源去掉了,实际告诉我们是不行的,比如说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我们电力领域,我们的风电、光伏现在确实是空前的速度在往前发展,但是到2021年,我们的火力发电提供给社会的电量超过了60%,我们国家是水电大国,我们装了世界最大的风电光伏,提供的电量大概是11%左右,能不能快一点把化石能源减下来呢?这时候我们所讲的双碳目标,其实这是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承诺,我们叫“3060”目标,“3060”什么意思?就是两步走,我们在2030年之前努力地发展新能源,可能碳排放也就是化石能源的使用可能还要有所增长,要不的话我们今天就可以宣布达峰,还没有达到峰值,之后我们逐步把它降下来,直至实现碳中和,所以大家一定要理解历史的进程,目标是确定了,但是我们怎么去完成这个历史进程?所以在前两年,我们在回国家做中长期能源规划战略研究的时候总结了三句话,就是在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能源发展的主要路径应该是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这就是宋总刚才讲的,所谓这个综合化就是融合,就是新旧能源一起来此消彼涨,逐步使得这个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零碳的目标。


  从技术的层面来讲,我理解这个融合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叫做多能互补,所谓多能互补是什么?就是发挥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各自的禀赋和优势,使得他们融合成一个能够支撑我们生活生产发展稳定的、可靠的、安全的能源,比如说风电,我们装了这么多风电,它的运行小时数在我们国家平均也就是1400小时左右,但是我们知道我们一年365天×24小时是8760小时,你在8760小时当中只能是1400小时靠上风,其他的时间怎么办?所以这时候我们的火电、水电,我们把它叫做一次能源可组、二次能源可控,意思是你有的时候先用你,你没有的时候我顶上。所以现在的传统能源就是两个属性,第一提供足够的电量,第二支撑了新能源,如果没有我,你这个“调皮孩子”也完不成,所以我们叫做兜底,你有你就尽量发,你没有我顶上。这些年我们有一个好的新能源发展的形势,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家这些年以来建立了非常强大的火电、水电这样的基础,所以它就是要多种能源的互相补充,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叫做供需互动。过去我们有些电力系统叫做发电侧、电网侧,叫重发轻供不管用,互不联系。那么将来呢,用户和供给侧咱们要商量着来、互动着来,怎么互动?一靠技术,二靠市场,比如说电价,将来的电价它就是峰时电价、峰谷电价甚至叫实时电价,一会一个价,比如说夜里2点以后到早上8点,可能低电价甚至零电价,所以你家里的洗衣机等等,最好是那个时间让它自动给你衣服洗好就行了,可能那个时候风刮得很大,风电很多,你不去用它就分光了。另外作为我们居民老百姓(603883),我们要适应能源的供给,比如说工厂什么时候开工,既使是在十几个年前甚至更早我去日本访问的时候,看到一些日本大的用能企业,它开工的时间表是要经过电网公司来同意的,不是说你想开就开,也就是说要供需互动融合到一起。


  第三,就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使得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多流融合,举个例子比如说电动汽车,将来如果我们国家到2030年电动汽车达到1亿辆,一个车充上30度电,那就是有30亿度电装在电池里面,什么时候充这就讲究了,如果我电网缺电的时候,你还可以把这个电回馈给电网,卖给我就供需之间互动,但是这样的技术离开了信息化、智能化,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所以融合发展确确实实是在我们走向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必然选择的路径,因此我们通过融合发展,也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我们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院士,刚才刘院士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叫重发轻供不管用,接下来我得问问我们的用能大户胡总,我们知道招商局集团有航运业务,当然还有很多的其他业务,是用能大户,前两天新闻报道说出现用电的大型运输传播,在实际使用上,远洋运输也不是很现实,所以从您的角度来讲,您觉得从交通运输领域和绿色低碳发展,您觉得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


  胡建华:谢谢主持人。我特别说一下,到海南来,海南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到处都是绿色,常年绿色,到这里来让人心情很舒畅。说绿色的事,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融合,习主席也讲双碳是我们主动要去做的,要积极努力践行的一件事。我们交通领域是用电大户,是需求侧的,理论上说你供给的是绿电也好,氢电也好,我没法把握,但作为一个交通运输企业,我们可以在碳中和和碳达峰方面,以积极的态度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作出贡献。说到招商局,交通版块是我们最重要的版块,我们有全球60多个港口、1000多个泊位的码头,我们参与的公路投资研究,运营的公路有的是主营有的是参股,1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每年将近有1亿辆车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的能源运输也是大户,4000多万载重吨,都是需要能源的。未来如果提供的能源都是绿色清洁的,在需求端和使用端排出来也是低碳和零碳的。那么这段时间我们做些什么?你不能光等别人,自己也要做,我们的港口全球将近上千个泊位,每一艘船实际上停在码头的时候,它的辅机都是要开的,1万多吨的船停12个小时,辅机发的电大约就要25吨的碳排放。我们现在国家有要求,我们就主动而为,船靠上之后,就把这个辅机关了,我们提供岸上的电,这个设施要花钱要投入的,可能成本上也要投入,从积极的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来讲,这就是很大一块,你在港口边上闻到这个味道还是蛮大的。公路的话,每天这么多车在这走,1万多公里两边都有一些斜坡、护坡和隔离带,这部分实际上是很好的做光伏发电的场景,现在我们也在跟很多央企谈这些事情,我们初步算一下,有效利用的话大约装机能量可以达到200兆瓦,也是很大的一部分,每年发的电可以达到2亿度,我也可以提供绿电,比如太阳光伏。还有我们的能源运输,未来的发展,刚才院士也讲了,清洁能源的发展,比如氢能的、甲醇的等等,一定是低碳或者是零碳的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央企不能等,要主动推动,我们积极跟造船厂合作,我们给他定单,你有需求他就做,给他定单,你做氢能的,这个是要投入的,你的成本要高,我们到2030年之前也会有零排放的投入到市场,由此拉动这个行业往前去走,这都是我们做一个使用端或者需求端,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作为央企来说责无旁贷,而且将来我们还会继续做这样的事情,跟发电企业,跟提供清洁能源的这些运输装备的企业深入合作,为双碳目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靳强:谢谢您,接下来问一下庞总,您是在供电领域,就像我们提到开新能源车就需要充电站,到底是换电模式还是快速充电模式有很多理论的争执,您有没有发现什么商机和机遇?


  庞骁刚:实际上这次双碳进程的加速,对于我们整个能源行业特别是我们电力行业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刚才几位嘉宾讲得都非常好,我也很受启发,它带来的变化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看,首先是从能源的生产侧,现在它的清洁化速度、趋势不但非常明显,而且是在加速进行。我就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我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因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际上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是世界五百强的第二位,咱们给中国的供电服务面积是88%,人口是11亿,就以我们这样的一个电网企业所处的经营情况,大家可以看出它的变化趋势,我们主要讲光伏和风电,它占所有的装机容量的占比,在2015年的时候是12%,而去年年底是29%,到去年年底国家电网区域的新能源的撞击已经到了5.41亿千瓦可以说我们已经跟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拉开了差距,国家电网新能源装机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这是大家都公认的。根据我们的预测,2030年的时候,这个比例会超过我们的火电成为第一能源,火电现在是49%,它即将会超过火电。能源的消费侧,它实际就是高度的电动化、电气化,因为电在二次能源里面是属于清洁高效的一种能源,所以它无论是在企业的生产还是居民的生活方方面面,它用电气化这种趋势,电气化的程度也是在不断加深,也有一组数据,2020年的时候,咱们电气化的水平,就是终端能源电气消费的占比是28%,我们预计到2030年会到35%,虽然看着不大,实际上这里头会影响到我们的方方面面,刚才说的电动汽车包括充电桩这些都属于这个范围,交通、工业等等方方面面都是一些重点的领域,电气化的领域。第三个变化,就是在能源利用方面的高效化,咱们国家总的能源消费量是全球最大的,由于这个工业化是个过程,我们目前能耗水平还是偏高的,现在整个国家来说都在做一些统一的布置安排。我们有个预测,到2030年,就是单位GDP的能耗,2030年的值是现在的70%,这个数字很了不起。这些变化和挑战,实际上对我们电力行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很难做,因为这个专业性有点强,我简单说这么几个方面的挑战。一个就是安全保供的挑战是最大的,新能源,咱们的太阳、光伏、风电,它的随机性、波动性是非常大的,刚才刘校长还专门讲到这个事情,该来的时候不来,不该来的时候大发,这就是一种挑战,而且我们还要保证生产生活的供应,安全保供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个挑战主要是在技术方面,科技创新这一块,应该说新能源不断增加以后,我们整个电网包括电力系统在内的物理形态、技术基础、运行机理,其实就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刚才刘校长教的很多东西,今后可能需要新的研究,而且大家共同进入了一个无人区,这是技术方面。第三个挑战就是咱们的一些配套政策,刚才向总作了一个非常全面的阐述,这些东西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发力,无论是技术还是创新,都是需要共同发力。比如说我们的价格、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等方面的政策,还有我们电力市场化的建设,还有我们碳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协同,这些方面政策的挑战都是非常大的。不过我们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共事业企业,我们也应该做好表率,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应该是做到咱们国家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推动者、引领者和先行者。去年的时候我们就发布了双碳行动的方案,还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方案,里面内容很多,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我们总的投资,按照规划,“十四五”打算投资3500亿美元,在这上面进行电网的投资,最主要是要推进传统的电力系统这个电力网转向能源互联网,真正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要让我们的能源融合发展,共同建设美好的绿色世界。


  我就汇报这些。


  靳强:谢谢您,您刚才提到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接下来我们连线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先生,我在今天论坛开始之前,我也跟很多朋友和现场的一些观众简单交流了一下,提到绿色低碳发展,我们都知道阿联酋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的产油国,但如果说绿色低碳发展可能会动了一下我们阿联酋的利益,当然我们知道我们阿联酋在做一些新能源的转型,在这个转型当中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我们作为一个产油国,在新能源领域做了哪些工作?另外我们知道绿色低碳需要全球合作,您认为我们做好全球合作还需要做点什么?


  阿里·扎希里: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很抱歉我不能亲身参加,但是我很高兴今天的技术可以使得我们如此地互相接近。


  普遍来讲,能源融合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可以说涵盖了很多不同的方面,但是能源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能源转型来说。就我看来,它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之一来实现减碳和去碳的全球经济,但是要想讲得更为具体一些,能源融合可以分成三个领域的机会,首先就是精简提升效率,也就是说在现有的能源系统之内来提升,这些提升将会通过对于现有的能源系统进行转型、进行重组、进行现代化的重新设计,通过我们的监管、制度、政策、市场以及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阿联酋已经开始了经济转型的过程,从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除此之外阿联酋还致力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根据阿瑞那(音)的预测,本身它的总部也是在阿联酋,能源的转型投资将会在现有的预测投资基础上增加30%,达到2050年的131万亿美元,阿联酋致力于支持这一转型,通过我们国内和国际的投资来实现,为了实现这样雄心勃勃的目标,我们计划至少要投资1630亿美元来将能源进行组合多样化。


  第二个机遇是来自协同效应,它要求能源系统的整合解决方案。阿联酋采取了伙伴关系的方法,在诸多的国家里建设了不同的项目,尤其是那些最为受到气候风险影响的国家,因为我们相信,要通过本地的这种韧性来实现全球的韧性。阿联酋给超过40个国家进行资助,当我们开始提供国家融资的时候,私营部门的融资就会跟进。


  第三个领域就是赋权,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广泛纳入消费者在这个能源系统的行动当中,不管是通过他们的投资决定还是积极的参与,或者是进行能源模式的转换,从整个的能源系统角度来看,能源效率在个人或者是个体建筑物层面上的能源效率,可能会和给电网所提供的这种生产以及需求的关联方的灵活性之间是有一些冲突的。


  靳强:谢谢大使,大使先生刚才提到转型是全球的大势所趋,也提到阿联酋在这方面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能被很多新闻吸引,不知道现场各位来宾和观众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欧洲很多汽车厂商经常提到,我们要在哪一年全部停产燃油车,我们都在生产电动车,可能有些人听到这个消息觉得有些疑问,到底能不能实现?接下来我们来问一下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先生,您认为在2050到2070年,全球各国会实现净零排放,您觉得在能源集成方面,下一步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想听听您的观点。


  周瑞:谢谢,很荣幸今天参加博鳌论坛,并且进行发言。非常高兴能够见到在座的诸位。融合尤其是能源融合,子我们的论坛上谈到了多元化,谈到了不同层次的技术以及政策,这一点在欧洲也是如此。您也问到了欧洲,欧盟是一个整合市场、一体化市场,我们可以说是一个统一的货币所以你可以认为有各国之间的融合在欧盟存在,但是我们仍然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在各个国家的能源组成,在他们的消费曲线上面,在技术可用性,在各个国家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们还有一些欧洲的跨国公司也是全球性的,还有一些国家性的公司,也谈到了融资,所以有一些国家它是有本地融资的,各个国家的投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它也不是铁板一块的。所以整个欧盟巨大的成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气候危机当中,我们加速来实现统一的能源市场,包括在能源定价方面加速碳的统一定价,另外就是二氧化碳方面的统一目标。第二个成功就是能够去应对这种多样性,有一位发言人谈到“欲速则不达”,我是完全统一的,从欧洲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我们要正确平衡多元化和融合之间的关系,融合本身也是多元化的。如果离开欧洲去谈的话,因为我们也有全球的二氧化碳效应,所以我们必须要总和本地的。我非常喜欢刚才阿联酋的大使所讲的,本地的韧性最终组合成全球韧性,我们必须理解一点,巴黎协定给了我们灵活性,我节的这种灵活性越是整合、越是融合,使用新的能源进行加速,越要关注这个事实,各个国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不是说一些国家他们就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历史的包袱,我觉得我们不能悲观,我们应该更为乐观,我们要从全球的角度去看,77国集团本身已经是在低碳排放的轨道上了,他们必须要供应他的国家和拓展他的国家,但是这样做的过程中又不能够大量的去排放碳。所以所有这些首先必须要意识到,第二点我们还没有讲到碳汇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碳汇,它是生态系统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排放的这样一个重要资源,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第三点就是电网,国家电网的领导者,刚才所讲得很好,我们感觉到能源转型好像要增加很多,而且是分散性的装机容量,我们看到这种互联互通的融合是非常好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电网现在也在这个过程中。现在全球电网的互联以及国际上的电网互联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我最后想讲的两点,就是关于这一个互联方面以及融合方面首先对于水利而言,大家也都谈到了,就是说对于水利而言,它将是未来的能源池的新能源当中,它将是成为旧能源、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都是一个支柱,因为要考虑到其他的能源,存储性如果不够好的话,我们可以将其进行绿色的水利的存储,这样的话它有多样性,有更多方面的使用。作为我们的智库而言,也不断地发展氢能,氢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我是在博鳌亚洲论坛当中来发言的时候,我们也觉得氢能方面需要必须能够和亚洲和中国有更多的联系,因为现在这方面的科技也需要互联互通。


  最后一点,我也特别同意阿联酋大使所说的话,一旦你有一个本地的融资能力,对项目来进行支持的话,才有可能让全球的发展,银行和各种多边的金融机构,对于本国的金融长期的发展来提供支持,并且能够使得在这些国家的项目发展和繁荣,这基本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最终融合就是要尊重各个国家和项目的多样性。


  靳强:刚才周瑞先生提到一点,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状况,解决这些状况和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法,我们知道中国能建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建设项目,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全球来合作的,包括技术、资金和其他的方方面面,所以宋董事长您觉得中国能建在全球合作方面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融合低碳绿色目标?


  刚才几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也是很受启发的,我们实现双碳目标,包括全世界130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行动计划,中国也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发展阶段,根据世界大的趋势,也确定了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双碳目标的实现。双碳目标实现,中国能建作为能源建设,我们的规划设计、发展未来、建设美好为宗旨,所以也对一体化的方案作了研究。我们成立了自己的“3060”研究院,对于双碳目标实现的方式路径、措施方案,我们企图保持客观性、理性、科学性的原则,能够对系统的方案或者是系统的见解,所以我们去年发布了中国能建面向全球全社会的,我们自己认为的关于解决双碳目标实现方案的白皮书,围绕着能源电力改革方向性,哪些是方向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本质的问题,全局性的、长期性、创新性、风险性的六大问题,我们其中有几个研究成果愿意跟大家分享,我们在转型时期,第一条要考虑安全可靠,第二要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第三还得经济高效,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三角形,怎么样统筹好、协调好、融合好这三大关系,使它是一个平衡的、友好的、和谐的关系,把不稳定变成相对稳定的关系,这个我们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说对照中国国内的,我们实现双碳目标,能源肯定是个牛鼻子,因为碳的排放,主战场也好,主平台也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提出了“125”,1就是双碳目标位引领,2就是构建新体系、新系统为两个主要通道,这里提出若干措施,其中要注重五化,供应侧主要围绕低碳化,消费侧主要围绕电气化,新能源是一个成套系统的技术,现在碎片化、分散化比较严重,怎么样新型能源技术发展成一个产业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这样它的效率效能才能更高,所以我们新能源的成套技术要尽快产业化。第四是低碳经济一定要有机制化,刚才向总也提到中国国家能源局有成套的政策、规划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这个要机制化。再就是刚才几位嘉宾也提到,我们的碳中和,这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但这个责任不是在天空中的,低碳化的责任要高度协同化和具体化,所以我们提出来实现双碳目标的“五化”。通过中国能源革命建设,总书记提出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双碳目标,不断在中国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进行广泛的实践探索,由理念变为行动,在生动的实践里面,无论是技术、无论是标准、无论是方案,因为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电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成就,这些成就我觉得也是全人类的,欧美国家在技术方面,在双碳目标,在创新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我觉得首先要共享,互相借鉴,今天这个平台首先是一个共享的平台、互学借鉴的平台,把中国双碳目标中的技术、标准和一些方式,还有一些管理的经验,能够跟全球进行分享,我觉得这一点意义也非常重大,特别在“一带一路”项下,我们很多国家在这方面也有需求,我们跟欧美国家,我们跟第三方国家都有广阔的合作领域。我们能建也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在全球有268各机构,在148个国家都有我们的项目存在,我们在全球的合作里面,能源的合作排在第一位,也存在能源转型、能源革命的问题,所以中国的理念思路和生动的实践可以与其他国家来进行共享,有些经验经过大数据的证明,这种经验难能可贵,因为中国的试验场应用场景非常大,非常广泛,在有些国家借鉴和使用起来的价值也非常大,所以这方面我们也充满着期待,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区域进行深度的合作,我们为了人类的共同目标,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每个地球人应该贡献的力量。


  主持人:绿色低碳的发展过程当中,国家政策非常重要,我们在座有很多企业家,有很多相关领域的同仁,我印象最深得是去年,去年我们有一波海上风电补贴的退波,导致资本市场掀起一轮狂潮,但是这种退波早晚会出现,接下来我们想问一下政策制定者向走,对于看我们这个论坛的或者台上的这些企业家,您觉得政策导向是什么?我们接下来应该从哪个重点领域来发发力?


  向海平:如果说重点的话,我认为还是融合发展,刚才大家都谈到了,作为一个能源工作者,我认为能源这个融合发展应该说是今后能源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必由之路。能源融合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能源各个品种之间要融合发展,第二是能源领域和用能领域也要融合发展,应该是包括这两个方面,实现双碳目标第一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艰苦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第二个绝对不能够各自为战,必须深度融合,必须优化组合。大家知道风电也好,太阳能发电也好,都是低碳无碳的能源,非常好,但是刚才大家都讲到了,它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可以这么说极不稳定,但是供能系统和电力系统,它需要的是稳定的供应,而且可控可调,新能源这方面是最大的劣势。传统的水电也有季节性,在整个双碳的过程中,很显然化石能源的占比是会逐步降低的,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是会逐步提高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它又不是简单的此消彼涨,它应该是要优化组合、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需求,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的新能源只有融合传统能源,才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反过来说煤电这样的高碳能源,也只有融合了新能源才能够实现降碳的目标,各自为战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现在大力推进云网合储一体化,推进多能互补,现在大家也知道,我们利用这个传统的能源,包括煤电也包括水电,我们大力推进水火风光储一体化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对于能源领域和用能领域也必须深度融合,大家都知道国家在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包括我们所讲的电动汽车,包括氢燃料汽车,也包括正在推进港口的岸电,推进公路沿线充电站的建设,也包括在铁路沿线,在公路服务区符合条件的地方,我们推进一些新的设施建设,这都是能源领域跟交通领域的融合发展。再一个就是能源领域跟建筑领域,建筑领域的节能潜力非常大,首先是我们的建筑光伏,现在很多国家也包括我们是考虑建筑和光伏一体化发展,包括我们在工商业园区,包括经济开发区,包括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的屋顶,我们发展屋顶的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云电上网,包括现在我们在逐步提高建筑的节能标准,推行低能耗建筑,包括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时候也做节能改造,在建筑领域的融合发展潜力非常大。再一个是在用能的工业领域,刚才我讲了,我们支持、协助、支撑、服务用能领域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能耗,提高它的电气化水平,提高它的用能的效率,低碳化用能,实现绿色消费、绿色用能,这都是能源融合的主要方面。为了把这个能源融合的事做好,我想还是要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去推动,包括我们推进电力市场的建设,通过电力市场建设推动大家多用绿色电力,通过电力市场建设推动大家为传统的发电企业、为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的消纳提供支撑保障,也包括用市场手段促进消费侧低碳消费,比如电力交易、用能权的交易和碳排放权的交易,怎样把它衔接起来协调好,通过绿证交易,通过市场的引导促进用户能够多用绿色电能,实现绿色的发展。


  靳强:时间关系,讨论环节只能进行到这里了,刚才向总也提到了分布式能源在屋顶上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系统,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北京的土地拍卖市场上往往竞到最高地价的时候就开始竞高标准了,就看谁环保做得好了,我们随便去一个新一点的楼盘,销售都会讲我们这个屋顶是斜坡的,很早以前我们很难见到协定是斜坡的,销售一般都是我们这是分布式能源。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生活当中比比皆是。我们各位来宾有没有问题问台上各位嘉宾的?


  提问:请问一下刘院士,能源的融合发展对于普通的民众未来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刘吉臻:这是个好问题,因为我搞能源搞教育,其实我在很多场合也讲过这个问题,我也深有感触,就是说能源为什么要转型,是解决我们人类生存发展共同的难题,所以能源转型是我们世界各国或者是全人类大家共同的事情,它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的变革,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生存,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但是我想说的是,包括这样的一些场景,我们也应该让更多的民众知道能源的发展转型是我们大家的事情,它既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比如保护地球不要出现灾难性的后果,空气质量提高了,子孙后代延续了,但是这不是等着别人来给我们制造这么一个环境,首先就是希望影响到我们每个人,而且我们每个人应当有责任投身到其中来,比方说能源的节约是最好的减碳,每个人一度电、一滴水、绿色出行等,尤其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勤俭、勤劳这样的优良传统,我认为不解决这个问题,我甚至用悲观的三句话讲过,我们的生活的方式不改变,双碳目标难以实现,我们的产业结构不改变,我们的双碳目标也难以实现。所以在这些方面来讲,我想我们全社会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这一场能源的变革当中来,从技术上的推进,比如将来的这个碳汇,广州的平台已经上线,把每个人的碳消费可以换成碳币,这就是对双碳作出了贡献,当然这是不够的,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应该提升国民的素质,其中就是绿色生活,为双碳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


  靳强:只有改变了才能实现目标,我们台上的各位嘉宾,该像宋董事长也提到了,保护环境是我们所有人类的共同命运,都是命运共同体,所以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低碳融合发展的目标。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论坛只能进行到这里,感谢现场各位观众的光临,也感谢现场各位来宾的光临以及线上的大使先生和周瑞先生的光临,期待在之后听到更多的真知灼见,谢谢大家。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