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原以为这个时间段大家不愿意出门,没想到游客很多,景区内的酒店需要提前一周才能订上。”刚从北京古北水镇游玩回到家的姜小美(化名)2月17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和妹妹都在北京工作,今年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便未返乡过年,以本地游的方式欢度春节。姜小美说:“以往一到春节就唱‘空城计’的城市,今年到处充满着烟火气。由于酒店紧俏,我们还将出游时间从初一改到了初五。”
的确,就地过年正悄然改变着传统旅游市场:远程游萎缩,本地游、就近游则呈现火热景象。飞猪数据显示,牛年春节,“原年人”(就地过年的人)就地发掘新年味,本地游成为新年俗。春节期间低风险地区的本地游需求较为旺盛,预订量同比涨超660%。同时,今年热门出游城市较往年春节有明显不同,三亚、昆明、丽江、桂林、西双版纳等往年热门目的地遇冷;反而往年会“空城”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今年春节异常热闹。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这或许离不开国家及地方政策层面对于就地过年的支持和服务。例如,1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等要求,保障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假日旅游活动,更好满足群众旅游休闲需求。紧接着,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关于做好市民群众在京过年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组织线上文艺展演、旅游资源推介、春节庙会等活动,开展云科普、云游览、云课堂、云相亲、线上阅读,增加网络、电视、广播等文化体育节目供应;苏州市园林绿化系统研究制订春节期间关爱留苏人员活动方案,其中一条举措便是,春节期间14个园林景区对外地留苏人员免费开放,相关人员在预约成功后,凭江苏省内居住证(含办理回执)、身份证即可检票入园。
当本地游、就近游占据春节出游市场C位时,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以新业态为主打的民宿业迎来高光时刻。木鸟民宿发布《2021春节民宿预订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乡村民宿得以兴盛和发展。加之疫情防控需要,用户本地游、就近游消费习惯的养成也给乡村民宿的发展带来契机。春节假期,乡村民宿热度持续,从预测数据来看,乡村民宿订单将增长230%。
“我们一家三口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选择到乡村体验年味儿,于青山绿水间、田野乡间处来一次悠闲旅行。”在天津工作的张伟(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春节期间他带着爸妈去天津某度假村玩了3天,顺便还去附近的采摘园摘了些新鲜草莓尝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配合各地疫情防控需要,成千上万的居民春节期间滞留所在城市而未返乡过年,虽有部分居民参与到就地过年的营业服务之中,但多数就地过年的居民需要合理安排假期,从而催生本地游、就近游的消费增长,这对拉动当地消费和就业形成较大支撑,对当地经济也产生较大拉动作用。
“一直以来,旅游消费都在消费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很多人在今年春节都选择了就地过年,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显著下降,交通运输和旅游消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本地游和就近游的兴起对这一影响起到了较好的补偿效应,考虑到旅游产业链条较长,涉及餐饮、娱乐、购物等多个相关领域,本地游、就近游的繁荣势必能有效提振当地服务业,进而持续为当地经济回暖注入动力。
谈及本地游、就近游经济崛起,旅游业应如何抓住机遇?付一夫建议,旅游业应进一步修炼内功,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转型升级,具体应抓住三个机遇。
第一,科技旅游机遇。主要包括: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优化消费体验;积极开拓线上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来源;打造无接触新旅游产品,如在线博物馆、在线沉浸体验等;开展新媒体营销,如双微一抖等。
第二,文旅融合机遇。主要包括:发挥各地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不同区域的自然风景、文化古韵及风土人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发展特色结合起来;创新文旅融合方式,加强构筑文化场景,引入新的文化元素,并积极打造当地旅游品牌。
第三,消费升级机遇。主要包括:人们对于旅游品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旅游市场长尾特征越来越突出,定位精准的高品质、定制类产品正逐步成为行业新方向;应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消费喜好等特点,设计、包装有特色的、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路线,并配以贴心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