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双面组件渗透率将达到50%,至2030年预计达70%。
在当下大热的光伏赛道,硅料、EVA胶膜等材料都是紧俏品。
这其中,组件材料中的光伏玻璃却患上了与硅片一样的“症候”——短期内的集中扩产可能引发未来价格的“内卷”,产能过剩的警告已经响起。
不可否认的是,今年以来,光伏玻璃的价格维持了上行走势。根据行业媒体PV InfoLink的数据,年初至今,光伏玻璃3.2mm镀膜和2.0mm镀膜经历了四次涨价:当前28.5元/㎡和22元/㎡的价格,分别较去年末上涨了3.5元/㎡和2.8元/㎡。
然而,价格虽涨,但与坚挺的硅料相比,光伏玻璃未来盈利的稳定性却令部分机构堪忧。
据中银国际6月13日发布研究报告,光伏玻璃近月来的涨价令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行业已从底部走出,但该机构认为最差的时刻还未到来。
“光伏玻璃的过剩已不可逆转,快速扁平化的成本曲线将侵蚀龙头的毛利率优势。就短期而言,各项成本的压力将纷至沓来,令短期毛利率和市场情绪承压。”中银国际称,受此影响,光伏玻璃龙头的盈利增速将放慢,因此目前的估值水平偏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以来,资本市场“炒”出了两家千亿市值的光伏玻璃概念股A股福莱特(601865)(601865.SH)和H股的信义光能(00968.HK)。但截至目前,福莱特总市值早已跌破千亿;而信义光能近三个交易日的股价跌逾11%。
价格走出底部,长期效益却受质疑
受到国内外各项利好政策的刺激,今年的光伏装机预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双面组件渗透率不断提高,光伏玻璃的需求也随之进入提速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双面组件渗透率将达到50%,至2030年预计达70%,考虑到玻璃价格处于底部,双玻组件更具性价比。
事实上,近两年光伏玻璃价格走势可谓赚足了眼球,经历了剧烈的急升急降。
厂家与买家之间的供需交锋,一度让光伏玻璃短暂地成为了行业翘楚。只不过,与有着“印钞机”之称的硅料不同,作为下游组件的材料的光伏玻璃,厂家的议价能力却不及上游。
2020年10月,玻璃价格大涨,导致终端买方无法接受组件价格的上涨。同时,玻璃的持续涨价为组件成本带来沉重压力,组件利润缩水。
根据PV InfoLink的数据,3.2mm镀膜的光伏玻璃价格从2020年7月中的24.0元/㎡迅速上涨至2020年11月中旬的43.8元/㎡,累计涨幅82.5%。这样的结果是,组件开工率大幅降低、闲置并开始向全产业链传导。
价格在该节点急剧攀升的原因在于,光伏玻璃产能受到压制,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当时的行业协会与有关企业积极同行业主管部门沟通、汇报,反映行业发展的普遍诉求,并建议主管部门酌情放开光伏玻璃产能管控,支持光伏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于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2021年7月工信部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发布,率领光伏玻璃行业进入加速扩产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玻璃行业具有强周期和连续性的特点。
由于玻璃制造的初始投资高、回本时间长,因而多数企业的扩产意愿与其当期利润强相关,利润高则愿意扩产,利润低则可能无意愿进行扩产。此外,玻璃的生产也具有连续化的特点,如果停窑后再点火开工,一般需要1个月以上的重新烤窑时间,消耗大量燃料,启停成本高。因此,即使供给过剩,但二三线企业也选择亏损生产也是常见的现象。
然而,在下游装机需求的刺激下,光伏玻璃迎来了大规模的扩产周期,但光伏玻璃厂商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
规模效应能否延续龙头优势?
今年以来,光伏玻璃的扩产情绪积极。
以安徽为例,因其坐拥全国最大的超白石英砂基地,且天然气等成本较江浙地区更有优势,因此诸多玻璃企业选择在安徽成立玻璃制造工厂。
据媒体报道,在4月21日到26日六天时间内,安徽委托不同单位组织召开了28场听证会。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如期建设、投产,当地光伏压延玻璃产能将达到约9万吨/天。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也将已建成投产、建成未投产、在建的项目进行信息公示,以“明示”当地光伏玻璃产能将面临过剩的事实。
此外,由于今年的光伏玻璃维持住了涨势,不少企业也选择在上半年启动扩产计划。
6月1日晚,福莱特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0亿元,用于新建三座光伏玻璃项目,同时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上述三座项目共规划建成9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合计产能为10800吨/天。据悉,截至去年末,福莱特光伏玻璃总产能为12200吨/天。同时,福莱特还在今年3月宣布,拟投资60亿元在江苏南通新建6条光伏玻璃生产线,总产能7200吨/天。
信义光能也在2021年报中重申其产能扩张计划,计划于2022年新增8条日熔量各为1000吨的光伏玻。
2021年,福莱特和信义光能的市占率合计超过50%,寡头优势显著。但即便如此,也不乏有后来者居上。
今年4月7日,旗滨集团(601636)(601636.SH)公告拟在云南省昭通市投资约51.8亿元,新建4条1200吨/天的光伏玻璃生产线。旗滨集团表示,未来光伏玻璃项目全部顺利实施,产能全部达成后有望超过1.3万吨/天。
此外,南玻A(000012.SZ)、凯盛新材(301069.SZ)、海螺集团、德力股份(002571)(002571.SZ)、亚玛顿(002623)(002623.SZ)、彩虹光伏等企业也投身在光伏玻璃的扩产投资中。
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2021年光伏玻璃产量约为1112万吨,对应日产量约为3.05万吨。中泰证券预计,2022年和2023年光伏玻璃有效产能将分别达到5.76万吨/天和8.73万吨/天,若按产能利用率100%、原片成品率80%、深加工成品率95%(即1万吨/天有效产能对应约0.76万吨/天实际产量),估算2022年到2023年光伏玻璃实际产量约4.37万吨/天和6.45万吨/天,同比分别增长43%和48%。
这意味着,光伏玻璃在未来两年内的产能将高速扩张,供需关系格局将被重塑。
值得肯定的是,对于玻璃行业而言,扩张所带来的规模效应能加强对上游原料的话语权,因而如纯碱、石英砂等原材料和天然气的能源采购成本会更低。
但需注意的是,光伏玻璃制造所需的原料纯碱也属于周期性商品,且纯碱工厂通常在夏季进入检修期,造成价格上涨。
同时,企业新下马的扩产计划也体现出边际效应,即单线规模越大,单位能耗、成品率、投资经济性等指标越优;在单位能耗方面,大型窑炉内部温度更稳定,具备更高的熔化率。
不过,在部分机构看来,随着光伏玻璃进入新一轮投产扩张期,行业供需盈余正在扩大。中信期货认为, 2022年光伏玻璃名义产能已经过剩,中期全球光伏玻璃产能逐步过剩。
(作者:曹恩惠,费心懿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