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和国资未来还有很多重要的挑战要应对。正是在积累经验、应对挑战和投入全球竞争的过程中,中国国企的压舱石作用才能充分呈现出来。

6月17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指出,这十年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的十年,是国有企业发展最全面、活力效率提升最显著、布局结构优化最明显的十年。这十年间,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国企改革经历了多次重要调整和转型。从上世纪末的中小企业改制潮流,到新世纪大中型国企持续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再到国企国资改革的重心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移,国有投资基金在创投领域日益活跃,创造了国企国资发展的丰富而独到的经验。由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无论是国资国企,还是其他类型的资本和企业,同时从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中获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也为不同类型资本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撑和平台。

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部分领域有着较大的优势,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强了这些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新世纪的国资和国企也面临新兴经济发展的冲击,开拓在新的经济格局中发挥骨干作用的新路径。在诸多高技术、高风险、资金密集和人才密集的领域,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仅孵化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科研成果,而且带领中国企业和资本在众多新兴领域实现了赶超。航空航天领域捷报频传,北斗系统和航母研发独当一面,特高压和高铁后来居上,在中国基建享誉世界的过程中,众多国企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中国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产业政策,也需要国企和国资的担当,例如,在通信和互联网领域的厚积薄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在风电和光伏发电等领域的基础建设投入,为打造产业链、为新的产业生态的形成、为多种所有制企业和资本的共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的提升,都提供了关键的基础。

国资和国企建构新产业领域的经济生态的自觉与能力,是在改革发展的探索进程中形成的,有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世纪之交中国互联网经济勃兴时期,国企和国资虽然没有打造出领先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但为大型平台企业兴起的“第一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全国主流新闻媒体为互联网门户提供了较低版权成本的海量新闻作品资源,为互联网门户和平台企业的成长做了重要贡献。最近十年,国企国资改革的重心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移,更为主动地参与新兴产业领域的孵化和培育,众多国有投资基金成为国家引导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回应经济新形势的重要举措,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国资和国企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在国际经济领域和国内发展都承担着重要的政策性功能和其他宏观功能,它们的一些决策不仅仅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还着眼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在国际经贸领域,尤其是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贸领域,国企往往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长期战略合作纳入企业行动的目标。

在国内,国企是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在公共服务普惠化的进程中,国企的作用有目共睹。例如,实现村村通电、村村通网络的政策目标,电力和通信领域的国企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政策功能,支付较高的成本。在一些有利于民生但投资周期较长的领域,一般也是国企或国资承担重任,例如,近年在西部推广光伏发电的过程中,相关金融国企、光伏领域国企主动承担风险,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谱写光伏发电快速发展的“中国故事”,使得光伏领域可能成为促进中西部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抓手。

国企和国资作为中国经济的担纲者,未来还有很多重要的挑战要应对。正是在积累经验、应对挑战和投入全球竞争的过程中,中国国企的压舱石作用才能充分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