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奇迹》

十年深圳:为什么能从“弃儿”到二次腾飞

下文将着重从研发模式转变、高技能劳动力短缺、文化环境塑造、其他地方人才政策冲击及成本核算五个方面来阐述深圳市引进高等院校的必要性,进而对深圳的高等院校分布及人才培养成效进行详细介绍。

一、高校带来的“金鸡蛋”

1.研发模式的转变:应用型vs基础型

深圳原本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小渔村,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凭借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的地位,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发展起步阶段,深圳到处是工厂和技术模仿类企业,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即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工作。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能力体系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但是对于科研开发能力要求较低。在培养过程中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换言之,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由此可见,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识。在深圳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大众化高等教育十分注重这类人才的培养。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

以当前阶段以加工业为主的东莞市为例,《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高等院校将对接东莞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建成产业需求型的重点专业,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特色学科专业,从而形成产学研用互相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机制,为东莞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提供人力支撑。作为东莞高等教育的领头羊,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于2010年开始,历时5年探索“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期加强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东莞制造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要。

伴随着深圳经济的不断腾飞,其应用型创新模式正在逐步向基础型创新模式转变。在2016年11月,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全球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大鳄——美国高

书名:《深圳奇迹》

主编:张军出版时间:2019年4月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通公司宣布将与腾讯在深圳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利用骁龙平台的领先优势,打造更多VR游戏和娱乐内容;而苹果公司也将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进行智能手机硬件和APP软件开发。来自美国的创新巨头抢着到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国内创新的中坚力量也纷纷在深圳安家落户,无不彰显着深圳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魅力。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表示:“10年后,深圳会超越美国的硅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深圳有了这样的认识:在世界技术创新的版图上,深圳不仅是中国的“创新之都”,也在向世界级“创新之都”迈进。

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相对应,基础型创新人才的能力体系是以理论创新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理论知识的创造性发现,对于科研开发能力要求很高。在培养过程中更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提炼和创新,更加重视理论性教学环节。换言之,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未来技术需要和生产需求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前沿的理论知识,强化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为此,基础型创新人才主要是科学地发现和创造新知识。在深圳市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阶段,对基础型创新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只有高等教育才能满足这一诉求。然而,深圳市的高等院校的数量远与其经济实力不匹配,十分有必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筹建具备优势学科的深圳校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