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与知识的迅速迭代,科学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提出,要高度重视小学科学教育,加大相关专业科学教师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科技创新第一现场开展教研,优化教师培养。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协开启了“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助力教师开阔科学视野,提升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水平。
7月25日上午,“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在华南师范大学开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院士,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围绕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科学教育,为线上线下的中小学教师直播授课。
“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从使命(要我做)中培养出兴趣,进而发展为热爱,形成个人的追求(我要做),才能形成真正的创新。在我国当今面临的国际形势下,强调创新的使命感更加重要。”钟南山说。
钟南山院士授课(图源:华南师范大学)
科教融合,推动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主力军
科学教育,主要是与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人才、提高科学素养、塑造科学精神有关的教育活动。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础上,又陆续增加了科学和信息技术等课程。通过依靠观察、实验、逻辑及数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和验证知识,探究科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而教师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和挖掘青少年的潜力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会上表示,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培训,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对于提高科学教育质量、扩大高素质创新后备人才“基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还介绍到,通过强化侧重科研过程与科研方法的现场教学,带领中小学教师更多、近距离地了解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工作,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探究信息科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时代周报记者在培训会上了解到,这次高质量承办暑期学校,也充分发挥了广东省地缘优势与资源特色,集结两院院士和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领军专家、科学教育教研专家协同助力科学教育。
对此,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表示,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深化与省科技厅、科研院所等合作,逐步探索形成了科学教育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科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发展、科学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广东模式”,将对广东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教融合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暑期学校于7月24—27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汇聚两院院士和一流教育专家,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科学视野,提升科学思维,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教学能力。
开班仪式后,钟南山院士以“我国现阶段教师的科学培养——创新”为题作了专题授课,阐述了聚焦创新动力(310328)、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养等方面提升现阶段教师的科学素养。并总结出他认为中国科学教育应当树立的IMH体系(创新、使命感、人文)。
钟南山院士授课(图源:华南师范大学)
钟南山表示,搞科学一定要立足于解决问题,从创新着手,将发现与发明应用于实践,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疫情期间,我国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依靠科学,首次分离出新冠病毒、首次进行病毒基因测序、首次研发检测技术,及时研发疫苗等举措,疫情防控成效有目共睹,受到世界广泛认可。从社区的科学管理到疫苗与检测试剂的应用,我国的许多对策都体现出创新的重要性。”钟南山说道。
对于科学教育来说,该如何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钟南山认为,科学教育要从使命中培养出兴趣,进而发展为热爱,形成个人的追求,才能形成真正的创新。
在他看来,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感觉到有很强的危机感,所以要培养学生们的使命感,培养学生们从小要了解国家发展大势。通过这些教育,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比较宽阔的视野,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多问问题、从身边的环境发现问题,再引导他们设计解决方法,利用科学、技术、数学、历史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取得实际效益,解疑答惑。”钟南山说道
与此同时,钟南山还强调,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也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语文、本专业基础知识、外语、计算机、文化素养等。“在这些基本功当中,最重要的是语文,因为语文是练就成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这就是要求我们需要的科学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