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被誉为新时代的石油。2020年4月,中央明确将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后全球竞争的新赛道。

  然而,激活沉睡的数据价值,仍是一个有待深度研究的领域。“当前数据虽然数量巨大,但权属不清、价值不明,仅能算是社会资源,只有实现确权、流通后,才能转变成可以量化交易的经济资产,后续通过进一步金融创新,演变为生产性的数字资本,真正释放其内在价值。”北京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在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据要素峰会上如是感慨。

  从0到1 数据交易平台多点开花

  近年来,数据渐渐成为必争之地,而要从原始数据资源到数字资产再到数字资本,实现关键跃迁尚存在诸多障碍。为了更好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推动其实现从资源到资本,各地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培育热潮兴起,呈现政策多、机构多、模式多等景象。

  简而言之,这一模式就是通过确权加交易,把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财富价值的社会资源,通过确权登记变成可以交易变现的经济资产,进而通过金融创新,提供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变成可以用于企业经营和投资的生产性资本。范文仲认为,这种要素市场的改革,铸就了中国经济成长的巨大推动力,而数据要素也适用于此。

  这也是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大数据管理机构,推动政务数据归集服务和数字政府建设。由地方政府发起、主导或批复的数据交易所已有39家,形成了政府主导、国资控股、民企参与、市场运营的股权结构特征。北上广深等数字经济领先城市均已建立或筹备建立全国性数据交易平台。可以说,数据交易平台正成为引领全国数据要素市场的“风向标”。

  实际上,经过数年发展,虽然数据交易尚未形成一个完全成熟的模式,但朴道征信董事长赵以邗认为,各地从创新业务模式、升级技术应用、强化数据供给等方面对数据交易平台服务模式开展了有益探索。数据交易机制已形成一些初步成果。

  “目前,各地的交易平台已经从前期单一的直接交付、中介撮合功能发展为综合性、全生态的数据流通服务平台。以地方数据服务资源为依托,通过引入数据生态企业,打通数据服务产业链,业务范围延伸至数据质量评估、合规调查等衍生服务,并积极介入交易流程,提供数据清洗、加工、审计、资质认证、建模等多元化增值服务。”赵以邗表示。

  多重难题待解

  当然,客观来看,这类探索还在起步阶段。几乎所有受访的业内人士和专家都谈到,数据要素流动面临着数据质量不高,高价值数据供给不足,产权保护难度大,整体监管难度大等问题。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唐建国将目前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的难点总结为四个瓶颈:一是如何通过数据确权以拉动数据海量供给;二是如何为数据资产评估定价,以促进高价值数据要素有序流动;三是如何在保护数据内容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背后计算价值的释放;四是如何在服务数据跨境流通活动中维护国家主权。

  亦有专家谈到,即便仅仅在获取高质量数据这个最基础的环节,仍存在诸多困难。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即表示,一些机构内部存在数据孤岛,业务部门和条线的数据分割,难以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外部多源数据碎片化,缺乏“数据工厂”加工能力。导致数据量很大但应用不理想,出现内部数据不够用、外部数据不好用、海量数据不会用的困境。

  突围确权困境 技术与制度并行探索

  面对上述几大瓶颈,各位专家也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思考。唐建国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数所”)的实践出发,分析了破题之道。

  例如,针对最基础的数据确权难题,唐建国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33条,“从事数据交易中介服务的机构提供服务,应当要求数据提供方说明数据来源,审核交易双方的身份,并留存审核、交易记录”,数据交易服务商是提供数据财产确权服务的重要主体。为此,2021年9月底,北数所上线了IDeX系统,可为上架交易数据产品进行登记,而2021年11月数所发布的全国首个隐私计算数据资产凭证,体现时间戳、不可修改的区块链特征。

  在本次峰会上,北数所数据资产登记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中心”)正式揭牌,其主要目标就是开展数据资产的权属登记,推动北京乃至全国数据资产高效聚集、合规流通,为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开辟新通道。

  据介绍,该登记中心将围绕三大任务目标展开,即基于北京市数字经济规则体系,建立数据资产登记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为数据资产的登记提供规则依据和流程规范;依托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搭建数据资产登记平台,发布数据资产凭证和数字交易合约,实现数据资产唯一性确权;打通数据资产登记平台和数据资产交易平台,探索建设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交易-增值的生态体系,推动数据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价值挖掘。

  “通过登记、评估等流程,为数据资源发放‘入场证’,确定‘发行价’,有助于解决数据入场、确权、定价的一系列‘卡脖子’难题。”范文仲表示。

  探路评估定价机制 数据资产入表在望

  当然,登记只是第一步。要让数据真正可以交易流通,数据定价至关重要。因此,数据资产评估也被视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规范市场发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树奎就谈到,当前存在数据价值难计量的问题。“交易的前提是计价,计量价值的前提是评估。”他认为,市场化数据资产的交易行为,主要通过数据供需双方达成协议,交易定价通常为双方谈判结果,谈判依据是评估机构提供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结果。他建议,要建立统一的数据资产评价及价值评估标准,对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进行研究实践,形成有效监管下的数据价值评估鉴证机制,保障数据资产交易定价的公允性,保护数据资产各方权益。

  不仅如此,范树奎还希望能推动研究数据资产价值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列示。“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产,并没有反映在企业报表中,由于数据资产价值信息缺失,股东、管理层、投资人、金融机构等无法合理判断数据企业价值。要适时推动数据资产相关财务会计准则研究,加快开展数据资产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使数据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真实、公允地得到充分反映并列示。”他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加快推动数据资产表内核算,以优化企业资产结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融资及生产能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事实上,已有机构在进行相关探索。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介绍,该行已经在尝试用货币度量数据资产价值,同时基于数据资产估值实践,探索数据资产入表。“光大银行使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形成全面、通用的估值算法体系,结合数据规模、数据质量、数据应用等运营成果,对自身全行数据资产价值做了估值,超千亿元。从结构来看,在光大银行整个数据资产价值体系中,原始类数据资产占到30%,过程类占3%,应用类占67%。”他介绍。

  在杨兵兵看来,数据资产入表刻不容缓。从国家层面来看,数据资产的会计核算研究已提上日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前瞻性研究,主动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影响,积极谋划会计准则未来发展方向。”地方层面上,已有省市积极开展数据资产会计核算的制度,明确提出要建立数据要素会计核算制度。“对于数据资产怎么入表,目前探讨了几种方案,比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纳入无形资产科目;在第四张报表中列示‘数据资产表’;资产负债表和‘第四张报表’混合列报等等。”他介绍。

  审慎推进创新 守住风险不动摇

  从专家的发言来看,技术保障与制度设计均是数据交易的重点。其中,技术赋能创新,而制度则保障安全。

  范文仲谈到,数字经济创新始于数据,兴于技术,成于制度。在本轮数字经济的创新和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中,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如果说技术是“帆”是“桨”,那么正确的金融价值观就是“船舵”和“方向盘”,而风险管理制度就是“压舱石”。

  在他看来,类似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数据要素交易也将由价值交换阶段发展到价值创造阶段。“当权属清晰、交易可控、使用可追溯时,数据资产将形成稳定的价值。在此前提下,通过审慎试点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数据保险、数据信托、数据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推动数据由货币性资产向可增值的金融资产转化,将会进一步放大数字资产和数字资本的规模和价值。”

  但他同时提示,通过金融创新,数据及其衍生资产将从目前的即期等价交易,逐步扩展到具有杠杆放大作用的远期借贷融资和投资但是,目前该领域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风险,大规模创新的路径并不清晰、时机并不成熟,必须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通过“监管沙箱”等试点方式审慎推进。

  一旦涉及到金融领域,处理好数据治理中业务效率、业务安全和业务融合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迫切。肖钢认为,金融业天然就是一个经营数据的行业。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定,金融数据属于敏感数据,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加上金融业务风险具有外溢性与涉众性,因此,要把维护金融数据安全作为数据治理的首要任务,确保维护好国家安全、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大力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与开放融合利用。

  在肖钢看来,虽然各国金融发展阶段和监管制度有所不同,金融数据治理也有差异,但在促进金融数据治理生态建设上是趋同的。他建议,要进一步落实金融机构的职责,明晰数字化转型战略。

  “要进一步提高实体企业和个人参与金融数据治理的积极性,增强参与主体信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数据利用与保护的监管,细化监管规则,发展监管科技,及时识别和防范新型数字金融风险。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加强数据伦理建设,促进数据治理与公平竞争。”肖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