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中共北京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北京”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进行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陈吉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

关注1

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陈吉宁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亲自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规划、关键事项把关定向,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陈吉宁表示,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北京这座伟大城市实现了深刻转型,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陈吉宁指出,这十年北京的首都功能显著增强、协同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市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我们历经七年艰辛努力,携手河北省举办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冬奥盛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

他表示,北京始终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一核两翼协同共进,形成比翼齐飞之势。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加快形成,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开启了三地居民同城生活的新时尚。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协同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打开了优化北京城市功能布局的新思路,走出了一条人口密集地区内涵式优化发展新路。

陈吉宁表示,这十年,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建设实现历史性提升的十年。我们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以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地为重点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树立起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日益巩固。

陈吉宁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常务副市长崔述强就中外媒体关心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用好首都红色资源、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关注2

人均GDP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陈吉宁表示,这十年,是科技创新全面跃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十年。北京市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培育了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破了关键领域的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300336)蔚然成风。

“我们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一年一个版本,连续五年迭代升级。”陈吉宁说,北京市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累计减事项超60%、减时限71%、减材料74%、减证明320项、减中介服务事项300项,98%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综合窗口、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一批改革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为我国营商环境世行排名大幅提升做出了北京贡献。普惠性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给群众和企业办事带来了更多的自由便利,企业数量达到180.6万户。

北京在全国率先形成“双80%”的服务经济发展格局,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8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接近80%。北京证券交易所顺利开市,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000931)论坛、金融街(000402)论坛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在人口总量、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的情况下,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了两个万亿台阶,从1.9万亿元增长到4.03万亿元,人均GDP也从9.28万元增长到18.4万元,居于全国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关注3

十年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84.7万套

陈吉宁表示,这十年,是人民生活稳步提升、城市风貌实现历史性改善的十年。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为牵引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不断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我们开展街巷胡同环境治理,3958条背街小巷在焕然一新的同时留住了乡愁。

陈吉宁指出,北京市狠抓生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两件关键小事,群众居住环境稳步改善。积极回应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问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了88%,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超过了6000个,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84.7万套;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从442公里增加到783公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从3.68万元提高到7.5万元;人均期望寿命从81.35岁提高到82.47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步变为现实。

关注4

去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

“以前人们常说的‘阅兵蓝’‘APEC蓝’现在成为了常态。”陈吉宁说,这十年北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大幅改善。2021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3.1%,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先后实施了两轮百万亩造林,城市的森林覆盖率由38.6%提高到44.6%。

在回答外国媒体记者关于“北京如何实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提问时,陈吉宁用了三个“前所未有”来阐述过去十年北京的环境治理历程。

一是“治理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北京率先成立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坚持高位统筹、高位推进,重大问题直接研究。运用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督察等多种手段,压实责任。北京平原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疏解了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企业三千多家。

二是“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坚持依法、科学、精准治理,先后制定修订了11条与资源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了大气、水、土壤三个行动方案;市区两级投入4300亿,环保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污水处理率从83%提高到95.8%,生活垃圾的资源转化率达到78%。

三是“治理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北京十年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1.9万亩,相当于增加了237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环境质量改善非常明显,去年,北京空气质量的六个指标全部达标,水环境实现历史性好转;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很多过去消失的动植物回来了,北京的鸟类十年间增加了八十多种,北京雨燕从过去不到三千只,恢复到近万只。

“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如今的京华大地,蓝绿交织,山水相依,充满了清新秀丽的生态之美,绿色成为了首都的亮丽景色。”陈吉宁说。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