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鹭岛,蔚蓝海面,碧波荡漾,一片生机。在海沧港区,巨轮靠泊,桥吊作业,一派繁忙。在这里,货通全球,链接世界。

从正式挂牌,到7年的风雨兼程,厦门自贸片区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将这片43.78平方千米的改革创新“试验田”变成“丰产田”。

今天,站在厦门自贸片区这片创新沃土上,我们一起见证7年来这里发展的巨变,感受这片创新试验田奋勇争先凝聚起的创新澎湃力量。

国际航运中心。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供图

创新沃土产出丰硕成果

厦门自贸片区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改革的“拓荒者”。根植创新沃土,改革措施在这里落地生根,创新探索在这里开花结果,产出硕果累累。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东宁表示,厦门自贸片区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大胆试、大胆闯,积极对标国际先进,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致力推动经济发展,打造自贸区建设“厦门样板”,发挥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何东宁说:“厦门自贸片区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创新先行,在服务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上探索先行,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示范先行,在培育新兴产业赋能经济发展上引领先行。”

数据显示,厦门自贸片区已累计推出创新举措达521项,其中全国首创126项、占全省51.2%;30个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发文复制推广,占全国21%;5个案例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占全国8%;获得69项国家部委支持的先行先试政策。中央改革办、商务部评估认为厦门自贸片区建设有声有色、亮点纷呈,走在全国前列。中山大学发布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厦门自贸片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67个自贸片区的第五位。

七年来,厦门自贸片区新增注册企业4.7万户(含外资 2149 家)、注册资本6800 亿元,企业数为挂牌前的6倍。

亮眼数据,见证厦门自贸片区这个改革创新者的胜利。

一路走来,改革创新一直是厦门自贸片区最显著的基因。一群人敢闯敢拼,在这片创新沃土上,先行先试,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积极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打造出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拥有了一批具有厦门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搭建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海关公证电子送达系统……111项全国首创改革成果在厦门自贸片区的土地上熠熠生辉,每一项成果,都是秉承拓荒牛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动人写照。

数字经济带来新的机遇

当下数字经济正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厦门自贸片区,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智能航运先行。9月中旬,厦门自贸片区传来喜报,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方向)名单中,远海运港口厦门远海码头“集装箱水平运输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简称“集装箱水平运输自动驾驶”)成功入选。

海润码头。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供图

目前,智慧港口建设全国领先。海润传统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进入试投产阶段,5G通信完成组网投入使用;船舶装卸智能化设备已全部完成改造;智能TOS操作模块已完成开发,进行实船作业测试优化。远海码头实现“5G+北斗+无人集卡智慧港口2.0”的商业化运营,完成5G无人驾驶集卡与常规有人驾驶集卡基于特种船舶的混合作业。

厦门自贸委还联合多家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和机构,挂牌成立了福建全省首个央地合作、市场化运作的厦门自贸数字化促进中心;在央行公布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名单中,厦门入选。政、银、企三方力量联动,多渠道发挥数字人民币促进消费、服务民生市场的作用。

根据《厦门片区打造数字自贸试验区三年行动方案》,厦门自贸片区从数字基建、数字产业、数字监管、数字服务等方面入手,聚焦贸易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创新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厦门自贸片区数字化。

现在的厦门自贸片区处处可见数字化场景:覆盖5G网络的远海码头,无人驾驶的纯电动集装箱卡车亮相港区;穿梭在嘉里物流中心仓库货架之间,自动搬运和分拣的机器人……数字化赋能为片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法务高地助力对外开放

改革创新、法治先行。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在去年正式挂牌,目前已有仲裁、公证、鉴定、税务、律师等近20家机构入驻厦门自贸法务大楼,不断提升厦门自贸片区法治化水平。

在9月7日刚刚揭牌的“海丝中央法务区国际法务运营平台”,打造集法务服务、智慧法务、涉外法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法务创新实践平台,引入诸多标杆法务企业,提高高端法律法务水平,构建优质法务生态圈,持续助力城市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法治服务新高地。

同在9月,全球唯一集预防和解决于一体的国际平台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在厦设立代表处,入驻国际法务运营平台并开展全域业务,这是该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代表处,是争端解决组织向全球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厦门市、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的贸易畅通与投资便利化搭建新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从争端预防到解决的全链条商事法律服务,为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提供新选项。

如今,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这片热土上,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正在推动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外贸发展再添新动能

厦门自贸片区是厦门稳外贸稳外资的主阵地。据统计,厦门自贸片区贡献了厦门市三成以上的外贸进出口。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跨境贸易指标获得福建全省最高得分90.86,保持全省标杆地位。近年来,厦门自贸委联合厦门海关等部门不断发力,采取一系列稳外贸动作,帮助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

海沧港。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供图

去年5月12日,海沧港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厦门第二个封关运作的综合保区。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厦门空港(600897)综合保税区(筹)位于厦门新机场片区内,合计规划面积为280.7 公顷。作为厦门空港综合保税区(筹)首个开工项目,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已在今年1月开工。

空间拓展,政策扩区,激发外贸发展新动能,对外开放发展信心更足。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厦门港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跻身全球港口第13位,首次超越欧洲第二大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

厦门自贸片区始终着力打造重点平台厦门国际航运中心,降本增效,推动通关便利化。目前厦门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7.66小时和1.27小时,厦门机场口岸5月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分别再压缩8%、23%,位列十大沿海空运口岸第一位。

中欧(厦门)班列是我国首条从自贸试验区开出的国际班列,目前已稳定运行厦门至汉堡、阿拉木图、莫斯科三条中欧班列干线,主要通达欧亚大陆12个国家及地区、联通34个城市,形成一条跨越海峡、横贯亚欧大陆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重点平台成为强劲引擎

厦门自贸片区还以重点平台为抓手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大力推进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进口酒、集成电路、跨境电商等15个重点平台建设。

目前片区已建成国内重要的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成为全国第四大飞机融资租赁和第一大二手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全国第二大进口酒口岸、全国最大燕 窝深加工基地、全国最大龙虾进口口岸。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供图

去年,厦门自贸委以重点平台为主要载体,举全委之力抓招商促发展。2021年,片区新增落地项目998个,投资总额1758.78亿元,注册资本718.71 亿元。 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央企等高能级落地项目数78个,投资额321.99亿元;外资项目31个,投资额141.72亿元;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项目105个,投资额1060.97亿元,注册资本485.56 亿元。

重点平台成为助推厦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2021年,进口酒平台企业销售额88亿元,同比增长23%;跨境电商进出口约85.5亿元,同比增长207%。截至2022年3月,燕窝平台已累计进口毛燕33.775 吨,指定加工厂已累计加工净燕及毛燕约37.126吨、货值约2.37亿元,溯源平台已实现出货7.12吨、货值1.66亿元。

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作为对台工作的“试验田“排头兵”,厦门自贸片区紧紧围绕两岸应通尽通、能通先通、高效联通,率先拓展两岸交流合作新领域、新模式、新机制、新途径,加快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着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

七年来,厦门自贸片区新增台资企业达1045 家 ,注册资本164.01 亿元。区内3个青创基地中,已有2个获得国台办授牌 “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在金融、文化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率先建设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创客基地,率先试点允许台胞使用台胞证或居住证申请注册为大陆企业,率先试点对台集成电路保税研发试点。

就在9月,仲信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正式在厦门自贸片区落户分公司系片区首家台资融资租赁机构,为服务厦门实体经济增添了一股新力量,进一步深化了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经过近10年的发展,该公司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方面的融资租赁积累了先进的经验和核心竞争力。

仲信国际融资租赁总监廖惠君说:“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我们选择落户厦门自贸区,在这里我们有家的感觉,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江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