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将投放今年第六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今年6月以来,猪肉价格一路上涨。9月8日,国家发改委投放第一批中央储备肉,投放数量为3.77万吨,至10月14日,已连续投放五批,共10.71万吨。

收购和投放中央储备肉,是国家调控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的重要机制,这一机制是怎样运行的?猪肉的价格为何如此重要?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揭秘中央储备肉收储和放储的机制。

收储:三级预警两大标准

中央储备肉是国家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发市场异常波动和市场调控而储备的肉类产品。王祖力介绍,收储一般在市场供应过剩时启动,既有平衡供需的作用,也有价格托市的作用。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启动收储?王祖力介绍,“收储分为三级预警,其中三级最低,一级最高。判断市场情况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猪粮比价,即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6∶1到9∶1为正常区间,其中,7∶1为当前的盈亏平衡点。另一个标准为能繁母猪存栏量。”

“当猪粮比价低于6.0时,国家发改委会发布三级预警,但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0-6.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10%时,国家发改委会发布二级预警,并视情况启动收储工作。当猪粮比价低于5.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国家发改委会发布一级预警,同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王祖力介绍。

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长时间处于低位。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国家发改委共牵头进行了16次挂牌收储,挂牌量总计51.8万吨。“挂牌量和实际收储量并不相等,有时候实际收储的量,会少于挂牌量。”王祖力说。

收储后,储存方式主要有两种,王祖力介绍,“一种是存在国储的库中,一种是通过企业代储。”

放储:增加供给平衡价格

在低谷时收储,到猪肉价格上升到峰值时,国家就会放出储备肉,以保供稳价。

王祖力介绍,放储和收储一样,有三级预警,标准也有两个,一个是猪粮比价,另一个是猪肉价格周平均同比涨幅。

“当猪粮比价高于9.0∶1,会发布三级预警,但暂不启动储备肉投放。当猪粮比价连续2周处于10.0-12.0∶1,或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同比涨幅达到30%-40%时,发布二级预警,同时启动储备肉投放。当猪粮比价高于12.0,或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同比涨幅达到40%时,发布一级预警,加大储备肉投放力度。”王祖力说。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并于9月8日投放了第一批3.77万吨中央储备肉。此后至今,已先后投放五批共计10.71万吨。第六批投放也将于近日启动。

放储是怎样进行的?王祖力介绍,“国家放储的猪肉一般为冻肉,会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投放市场,同时会有标识说明,一些消费者可以在超市中央储备肉投放点看到相关横幅,价格要比鲜肉低不少。放储的形式是直接投放市场,比如国家库的,一般会直接投向一些大型批发市场;企业代储的,国家发改委下达放储指令后,由企业直接投放到市场销售。”

后市:大幅上涨空间不大

在众多肉类产品中,猪肉的市场价格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应的宏观调控机制也更加完善。为何猪肉如此特殊?王祖力说,“首先,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占绝大部分,约65%左右。猪肉是我国大部分居民主要的肉类蛋白来源。因此,猪肉价格的变化,对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日常生活,影响确实比较大,从这个角度看,猪肉可以说是一个民生产品。其次,猪肉在我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中的权重较高,猪肉价格的波动,很容易带动CPI的变化。而CPI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政策,所以非常重要。”

当前,猪肉价格仍在高点,未来是否会进一步上升,对此,王祖力认为,未来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生猪市场价格上涨较快,主要是受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情绪因素的影响较多,也就是说,市场上可能有情绪泡沫存在了。从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春节前猪肉市场供应总体会有所增加,但元旦春节期间猪肉市场需求也会明显增长,猪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王祖力说,“对养殖户来说,值得注意的是,不排除未来某个特定时间段,大猪集中上市,对猪价产生较大压力。所以,建议养殖场户惜售情绪和投机心理不要太重,还是要顺势出栏,不要执着于‘赚最后一枚铜板’。”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