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吴文汐,王帆
编 辑丨陈洁
电力运行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为1023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为56131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为14231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11743亿千瓦时。
计算可知,第二产业用电量的占比最高,达到了67.5%,第三产业用电量占比为17.1%,居民生活用电占比则为14.1%,第一产业用电量则仅为1.2%。
不难看出,全国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据了绝对的比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尽管已经超过了50%,但用电量占比仅不足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持续发生变化,从当前的趋势来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超过第二产业之后,仍然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而现代社会的第三产业,除了有传统服务业外,更有金融、咨询、研究设计等一系列生产性服务业,其重要特征往往就是能耗较低、附加值较高。
事实上,用电量是衡量能源消费情况的指标之一,也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出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结合最近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对全国31个省份的用电情况进行了盘点梳理,并重点关注各地的单位用电量支撑的GDP情况。总体而言,各地的用电效率,除了较多受到一二三产比重的影响之外,更受到产业内部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工业,越是工业转型升级走得更靠前的地区,单位用电量支撑的GDP就越高,这也代表了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下一个新的竞争方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广东、山东、江苏全社会用电量最高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行业,用电量则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用电量受到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天气特征、人口总量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经济体量增加,消费水平提升,电气化程度提高,用电量将出现增长趋势;但另一方面,随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高电耗产业退出、减少,低电耗产业增加,用电量有可能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
2021年,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同时也是用电量居于首位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了7867亿千瓦时。
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披露的数据,2021年,占广东工业用电量超八成的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23%,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从制造业大类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超14%,增速高于全省制造业水平。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增速较快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的情况也反映出,广东的产业升级在持续推进。
与全国省份GDP排名略有不同的是,用电量排在第二名的省份为山东,达到了7383亿千瓦时,超过了江苏的7101亿千瓦时。事实上,2020年,山东的全社会用电量甚至略高于广东,位居各省份之首。
如前所述,第二产业为耗电大户。山东被称作中国第一化工大省,在工业体系中,增加值靠前的为化工、轻工、冶金、机械等,多为资源型产业,传统产能占工业比重高,
山东省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山东100强民营企业分析报告》显示,山东100强民营企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持续稳居第一名,建筑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数量稳步增加,位于榜单前列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南山集团、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利华益集团等,均在上述行业之列,对能源、电力的依赖性可见一斑。相比之下,广东、江苏的第一大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制造业。
在中国的“双碳”目标下,地区实现碳减排的一个核心途径便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工业领域中,一方面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节能增效,另外一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升级与退出。
此外,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随着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量的迅速增长,以及绿电交易的发展等,未来在用电量的相关统计中,可以逐步探索引入用电类型的相关指标,譬如绿电占据的比例,以更精确地算好经济账、减排账。
北京上海湖南每度电支撑的GDP最高
从单位用电量支撑GDP这个衡量指标看,31个省份中,北京、上海、湖南、重庆、西藏和湖北的表现最为优异。
通俗理解,北京1度电支撑了大约33元的GDP(即单位用电量GDP值,表示单位用电量支撑的GDP产值)。2021年,北京的三产比重已经达到了81.7%,而二产的比重仅为18.0%,并且伴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大量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高能耗产业已经大幅减少。
上海202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于北京,达到了26.5%,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3.3%。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第二产业的占比并不算高,但上海2021年的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达到1.07万亿元,即上海仍有不小体量的工业。在这个前提下,上海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单位用电量产出。
这主要得益于上海先进的产业结构。当前,上海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其中,2021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8%。
在京沪之外,湖南从众多省份中脱颖而出,单位用电量支撑的GDP达到了21.37元/千瓦时,位居31个省区市第三位。
2021年,湖南三产及城乡居民用电量分别为21.50亿、1136.84亿、419.89亿、576.3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1%、52.8%、19.5%和26.7%。与全国相比,湖南的城乡居民用电量占比显著偏高,在全国各省份中也处于较高水平,这或许与当地夏冬两季的制冷、采暖需求较高有关。
湖南省气象局发布的2021年湖南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显示,2021年全省年平均气温18.7℃,为百年来历史最高,年内天气气候复杂多变,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气温阶段性起伏剧烈,强降雨、高温、干旱、寒潮、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受天气、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末和2021年,湖南均采取过限电措施。
而湖南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相对较低,这也是长期存在的现象。湖南省统计局曾在几年前的一份分析中将中部六省的工业用电量作对比,提出湖南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始终居中部六省末位,经济活力欠佳。
当然也需要看到湖南单位用电量支撑较高的GDP背后的积极意义,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十二五”期间的一份数据为例,湖南五年间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46.2%,超额完成五年累计下降18%的节能目标任务。
整体而言,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中国的电力也正在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各省需要平衡好绿色转型与经济稳定运行之间的关系,这既事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时更有赖于产业持续朝着更加高能效的方向调整升级。
E N D
本期编辑 林海铭 实习生 吴梓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