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以滨海湾新区为核心,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建设,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在点、线、面上全方位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伶仃洋畔、珠江东岸,粤港澳大湾区中一颗“年轻”的新星冉冉升起。
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是粤港澳大湾区天然的核心,而代表东莞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协同一体化发展的滨海湾新区,正担当着重大发展使命。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广东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滨海湾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3+6”重大平台之一,先后被纳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和省级高新区,澎湃发展动能不断释放。在“双区”、两个合作区、“黄金内湾”等多重历史机遇叠加之下,滨海湾无疑是大湾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作为东莞“向海而生”的主阵地,滨海湾新区正抢抓“黄金内湾”建设机遇,通过依托建设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高水平建设开放新门户、人才新港湾、城市新中心,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点燃”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6月30日滨海湾大桥正式通车,成为东莞向海新地标。滨海湾新区供图。
“黄金内湾”支点角色进一步凸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提速,一批跨江通道和入海隧道的打通,为大湾区各城市架起沟通的桥梁,珠江口正呈现出“缝合”之势。
随着珠江口东西两岸联系阻隔不断被突破,“黄金内湾”成为推动城市群竞合角逐的新赛场。东莞作为“黄金内湾”城市群中的新晋“双万”城市,该如何把握“黄金内湾”新机遇?
滨海湾新区是东莞市最年轻的战略平台,坐落于南沙、前海蛇口两大自贸片区之间,与深圳前海扩区地界相连,具有联动和整合大湾区核心圈优势资源的区位优势,被赋予“对接港澳、联动前海,大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的重大使命。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此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东莞将以滨海湾新区为核心,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建设,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在点、线、面上全方位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如何能在奔涌的珠江口冲出重围?近年来,滨海湾新区抢抓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基建“硬联通”、规则“软联通”、人才“心联通”,全力对接支持服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多层次的快速交通网络越织越密,产业、人才、资金、数据等要素正加速流通。
今年滨海湾大桥正式通车,滨海湾新区建成交椅湾“五纵二横三桥一公园”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内聚外联、融入湾区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各类资源要素加快向滨海湾聚集打下“硬联通”基础,助力打造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与此同时,滨海湾新区在平台谋划、产业集聚、品质提升、环境打造等“软联通”方面持续发力,先后启动12个公园绿化等环境提升工程,已基本建成东宝公园、滨海景观活力长廊(龙涌至苗涌段)、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东宝河堤段)等生态项目,全力打造蓝绿交织、水城交融、清新明丽的滨海新城。
此外,滨海湾新区还在谋划打造东莞(滨海湾)RCEP经贸合作区,积极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联合深圳前海、中山翠亨新区,争取打造国家级重大平台,推动改革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韩永辉看来,滨海湾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连接穗深,具备承接“黄金内湾”联动发展的天然地理优势,有助于在交通、科创、金融、社会服务等方面先行探索一体化方向,为“黄金内湾”深度协同发展奠定基础。滨海湾新区围绕深化制度创新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动力,未来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中的支点角色将进一步凸显。
加快推进高端制造业总部建设
沿着广深沿江高速一路向南,OPPO智能制造中心、正中科学园、欧菲光(002456)电影像产业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在交椅湾板块拔地而起,为滨海湾的高质量发展积蓄磅礴新动能。
作为东莞创新策源地和高端产业承载地,滨海湾新区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锚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生命健康三大重点方向,统筹两万多亩土地重点布局三大产业基地。目前已引进OPPO智能制造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和正中科学园等一批重点企业,协议投资额近1400亿元,意向投资额达3700亿元。
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滨海湾新区在交椅湾板块统筹约10000亩土地,打造数字经济产业(信息通信)基地,目前OPPO全球算力中心已投入试运营,将于明年中旬投产,其他智能制造项目也将陆续建成投产。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第三的厂商分别为vivo和OPPO,分别占市场份额20%和16.3%。滨海湾新区正瞄准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关键核心环节及供应链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链、生态链。
滨海湾新区依托大湾区大学“一园两基地”集聚优势,在威远岛板块全力打造具备人工智能应用为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全力服务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近日,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滨海湾新区,下一步将聚焦工业智能、机器视觉等核心赛道开展精准招商,全力打造“机器视觉+高端装备”产业聚集区,推动建设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高地。
滨海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海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滨海湾建设高端制造业总部的重要使命,依托东莞先进制造基础,滨海湾发展工业人工智能具有市场规模、应用场景、数据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是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集群“供需对接”的丰厚沃土。
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滨海湾对标周边重大平台接连出台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落实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等N个“十条”产业、科技创新“政策包”相继落地,为优质产业、创新资源提供全链条服务。
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项目需求,滨海湾还为企业总部、专精特新等产业项目精准匹配多种定制化的优质产业载体。总规划面积900亩的“专精特新”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制造所需+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匹配”的模式,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打冠军”,计划明年将有首期43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可交付使用。
在专家看来,随着产业建设加速度,招商引资加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加前瞻度,为滨海湾新区加强对外开放,进一步谋划与广深港的联动合作提供了关键落脚。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未来滨海湾新区和广深港之间的产业合作基础将更深厚,产业将得到空间拓展、产业链拓展和场景应用拓展,区域之间可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构筑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迈入“双万”新赛道后,东莞明确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这是东莞与大湾区城市实现错位发展的最佳策略。而随着“黄金内湾”建设的提速,给东莞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源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600405)。滨海湾新区将依托大湾区大学、大湾区大学科技园“一园两基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孵化基地,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强应用转化及项目产业化。
滨海湾新区将推动一批科创硬件设施建设,加强科创软件配套服务,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合力攻关科技“卡脖子”难题,推动制造型科创开放,打造东莞科创型上市企业集聚区。
先行先试、开放创新,是滨海湾新区一直以来践行的重要命题。紧抓“黄金内湾”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滨海湾新区还将着力打好“港澳开放牌”,不断深化莞港澳协同创新、产业合作和互融互通。
近日,东莞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成功入选为第二批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滨海湾这片84.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已有越来越多港澳创业青年主动拥抱大湾区的发展。滨海湾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发展红利,抓住“黄金内湾”战略机遇,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一流的引才综合环境。
不久前,滨海湾新区发布人才规划明确提出,滨海湾新区将建设创业孵化平台、活动枢纽平台和产学研协同平台等,为人才来滨海湾干事创业提供优质舞台。截至11月底,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入驻粤港澳台项目73个,吸引了69位港澳台侨青年到基地创新创业,服务接待粤港澳青年超过2000人次。
未来,滨海湾新区将继续高标准建设滨海湾青创城、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和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人才载体,高品质推进人才房、外国语学校、国际医院、文体公园等公共配套建设筑巢引凤,打造“滨”至如归人才生态环境,实施“海”纳百川重点人才引进工程,建设“湾”里鹏程创业平台载体,构筑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程浩 编辑:于长洹)